已經記不得這是第幾次參加戰斗了,八年中的每一年,每一年中的每一次窨花,都無異于一場戰斗,每一次的相同環節付出的體力汗水中,傾注的更多是態度的堅守。
這不,前線傳來動靜兒,天氣好,花好,最佳的窨花時間閃現。
/ 7月20日 /
從買票到坐上動車,期間只有八個小時,除了帶上洗漱用品之外,幾乎是說走就走。
/ 7月21日 /
08:10
動車準時駛離,到達福鼎直奔窨花現場開工,這是今年茉莉銀針的第四次窨花。到達的時候,正在收花,一大袋,一大袋網兜裝的茉莉鮮花被傾倒出來。現場整體狀態良好,簡單有序,場地干凈,各樣工具碼放有序。
插播一下這幾天的天氣狀態:福鼎,7月16、17、18日連續三天降雨,7月19、20日連續兩天透晴。
/ 7月21日 /
13:00
開始采花,采花時間持續到下午18:00結束;采花過程中最高氣溫35度,空氣濕度高,風力幾乎無,悶熱難耐。
19:30
最后一批鮮花送達,全天總的收花量為700斤左右。此時室外氣溫為28度。室內溫度30度有多。花的狀全部為花骨朵,形態飽滿,花身干爽,香氣濃郁。此時花的堆溫在40度左右,到達的花被分先后次序開始攤晾,俗稱“攤花”。
20:30
攤花,攤花時間歷時一個半小時。攤花翻堆次數2~3次,攤平厚度10~15厘米,工具使用寬齒耙耙平,再使用大木鏟揚起翻堆,有點像打谷場揚谷子,最終溫度接近體溫略低。根據目測檢查需要有80%以上的花打開才算完成,不然,就會再翻一次。此時的花骨朵打開成“虎爪”狀,香氣最盛的狀態;花的溫度降低,香氣吐露最佳點。
21:20
篩花,篩花的目的是揀選不良花朵,去除花蒂、雜葉、小的骨朵、開過頭的花,確保用于窨花的都是有效精品花。篩花的工具是一個電動的,長長的,大概15度坡度的大篩子,通過電機的震動,將好的花從正面出口篩出,不好的,不要的從側面出口篩出。
21:40
打堆:先將已經完成第三窨的茶坯堆放好,鋪平約10~15厘米高,篩好的花覆蓋全部的茶坯,稱之為“堆窨”。這個打堆的速度非常快,邊篩花邊打堆,十分鐘之內二百多斤茶坯被全部覆蓋。此時花溫和茶坯的溫度幾乎一致,茶坯不會因為溫度受損。
21:45
通花:第一次通花的速度超快,瞬間完成。
通花就是將被覆蓋的茶坯和花從底部翻起,進行充分的混合,用大木鏟子再次揚起,動作要果斷,一上一下,一起一揚,配合默契,結果是茶毫飛揚,呼吸嚴重受阻。五分鐘之內,從左至右,從右至左,連續兩次已經完成。果真應了那句“哪里有辣莫多無原由的美好”?如果讓擺拍,估計能整出唯美致死的圖片。扯遠了,相同的動作要在凌晨的三四點鐘再做一次,稱之為“二次通花”。
21:50
平整:對通花完成的混合茶坯進行平整,厚度為20厘米。
22:00
蓋臉:平整之后有很多花裸露在表面,用提前預留下的大概五斤左右的茶坯,仔細一點一點的把茶坯蓋在裸露的花上面,很形象的稱之為“蓋臉”。這樣是為了不浪費花的香氣。
回到駐地已經將近凌晨了,滿身滿頭滿臉的茶毫,混合著汗水黏在皮膚上,房間里充滿了茉莉花香,用于記錄拍攝的相機鏡頭攝影燈也跟著這香氣傲嬌的臟著。
/ 7月22日 /
07:00
天氣與前一日相仿,因為早,氣溫略低,體感依然熱。
開始篩茶了,這是經過一夜的混合窨制,茶和花徹底分離的環節,用的工具依然是昨天篩花的機器,只是換了篩漏,網眼變小變細了。茶和花分離的很徹底,不需要在人工揀選,歷時40分鐘。被篩出的花朵全部打開,花的顏色是淺淺的黃色,快凋謝的狀態,香氣依然鼎盛。覺得扔掉可惜啦?不急!旁側早有下家接盤,不聊!
07:40
烘干:二百多斤被分離出來的茶,30分鐘烘干完成。烘干熱源是鍋爐燒煤,烘干設備是通用的烘干機,操作是半手工控制。每次三到五分鐘,分七到八個批次完成。
08:15
攤晾:邊烘邊攤,茶坯被平攤,厚度10厘米。等最后一批烘干的茶葉完成后,整個的攤晾過程才正式完成。茶葉的溫度降至最合適。
09:00
裝箱:趁熱裝箱,茶葉在25度左右的時候開始裝箱,密封。等待下一次窨花。
計算了一下整體時間,如果從采花開始計算,這一次窨花戰斗將近二十個小時結束,參加戰斗的十個人通力合作,每一個環節都緊湊有序,酣暢淋漓。茶坯也需要休息一下,靜待下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出現來做第五窨,或許是十天,或許是半個月...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