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著你的愛和你的創造
到你的孤獨里去
很久以后
正義才跛腳跟在你后面
···
“白茶餅是白茶嗎?”2014年前,看書學茶喝茶的愛好者,各種泡茶資深人士及茶媒體人總愛問黃斯湖這樣一個問題。
黃斯湖知道這是一個“很深的坑”。
“不是!”他毫不猶豫不假思索斬釘截鐵的回答。
“為什么不是?”
“因為教科書上對白茶的定義是不炒不揉,只有萎凋和干燥兩個制作環節。而白茶餅還需蒸汽軟化、壓制、再干燥的環節,至少比教科書定義的白茶多了三個環節。而制茶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會留下印記,這些印記在日后的沖泡中都會一一呈現。白茶餅的制作和教科書上的白茶定義有差別,味道和散白茶也有差異,所以不是白茶。”
“那為什么還要做‘不是白茶’的白茶餅呢?”
“因為我散白茶多,很快就堆滿了整個房間,房價很高,房租飛漲,我需要壓縮空間以便降低存貯成本。另外,多年的試驗,我享受這“不是白茶”的白茶餅的味道,口感厚重,力量扎實。”
白茶餅大約從2004年左右開始試制,短短幾年間,白茶餅的發展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——從最初茶專家和大茶企的不屑,嘲笑,到2010年左右幾乎所有的茶企全面介入。
當時的白茶餅還沒有被相關標準進行認證,是摸著石頭過河的“三無產品”。
我們生活在一個神奇的國度,國家說這件事不對、不行的時候,你可以試著堅持做,比如試著炒炒股東認購證,試著炒炒房,試著避避稅。當然摸著石頭過河有很大風險。當人民的呼聲越來越大的時候,國家就會以人們的意見為準,比如說到底什么是正當防衛。
回到白露餅。2015年7月以后,再也沒有人問黃斯湖"白茶餅到底是不是白茶"的問題了。當年7月,在福鼎市相關部門的推動下,《緊壓型白茶國家標準》正式發布,白茶餅終于成為白茶了!
二三兩的堅持也有了一個美好的結果。
從2010年開始用白露至寒露時節近一個月的茶青來曬制白茶,經三年試驗,2013年開始正式制作,喚做:白露餅。至今已五個年頭。
二三兩堅持日光萎凋工藝來制作白茶,春天氣候多變,很難保證每年都能穩定的曬出足夠數量、固定等級的壓餅用的散白茶。
秋天的氣候穩定,曬制白茶時較容易把握住時機,秋天茶青的品質也好!
同一區域茶青,同一茶種、同一時節、同一工藝,同一倉儲,使時間賦予白茶餅的變化有了可能的線索。到了可以稍稍回望的時候!
年初一試,時間線果然了然于身,了然于心!萌生了為這五個年份的白露餅做一款特制包裝——推出100套以紀念于黃斯湖有著特殊意義的戊戌年!
多次打樣歷時半年終于完成,存儲取泡一目了然!
當黃斯湖第一次把五個年份的白露餅裝進各個抽屜里,來回抽拉檢查,合上并署上自己名字的時候,心里還是有點潮的。從前兩年提心吊膽做的不被國家承認的白茶餅,到后三年的放膽去做,其中艱辛和堅持,只有身在其中才能體會。